Latest Articles

  • Uncategorized

    a – 用上车规级UFS 4.0,让出行变得高效且可靠

    2025上海国际车展如火如荼展开,新能源车型不断升级,更好的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大尺寸中控屏、HUD、流媒体、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娱乐系统都将对存储性能提出新的需求,车辆平均存储数据也将会从35GB左右提升至于数百GB,甚至TB级别。  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车规级存储市场需求正在蓄势待发,大容量、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级存储已然成为标准配置,eMMC和旧规范的UFS将无法满足未来高性能车规级存储需求,车规级UFS 4.0将变得尤为重要。 高速率传输改变出行 随着车载处理性能提升,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页随之发生转变,主机厂不仅追求一体化解决方案,可靠且高效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信息娱乐系统都成为了刚需,甚至近期开始流行,基于DeepSeek的汽车端侧AI,也将成为可能。车载端逐渐展现出了与高性能个人电脑是相似的应用需求。 显然,传统的单一功能的集成式ECU已经无法满足响应需求,域类型架构和未来的中央集成式架构成为新的趋势。类似于个人电脑,车载ECU要在扮演中央处理的角色,要快速获取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高精度数据地图、V2X数据,也要快速运行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大量的读取和写入,也注定了车载数据存储要可靠、大容量且高效率。 早在2020年,UFS 3.1就实现了2,320MB/s的传输速度,如今,车规级UFS 4.0更是将这一数值提升到4,640MB/s。这样的传输表现相当于主流台式机电脑的数据传输性能,足够帮助车载系统快速加载高清地图,本地响应端侧AI大模型,甚至在汽车内玩3A游戏大作,高性能的车规级UFS 4.0也能给予更快的游戏加载速度。 高速率与严苛认证两手抓 车规级存储只有高效传输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汽车实际工作环境对电气设备并不友好,因此车规级存储有着非常严苛的定义。例如,车规级存储对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稳定性、不良率、使用寿命、车规级安全规范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可靠性,极寒或者极热的状态也可以正常运行,只有支持宽温设计的芯片才能满足对应的要求。 如何让车辆电子系统能够在寒冷或者高温的环境中流畅运行,宽温工作成为了硬性条件。车规认证门槛都不是厂商按照自行意愿定制的,满足车规就必须要经过海量的测试和验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辆规范和标准认证。其中常见的有AEC-Q100、IATF 16949等等。   其中AEC-Q100是由汽车电子理事会制定的标准之一,用于评估和验证汽车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和性能。它是一个非常严苛的认证,需要在极端温度、振动、湿度以及其他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存储芯片如果想要达到车规级,要通过温度应力测试,温度循环测试,湿热应力测试,振动和冲击测试。IATF…

  • Uncategorized

    a – 别再晕头转向啦!一篇文章带你轻松搞懂三种存储类型!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数据存储极为重要。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高效、可靠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成为一大挑战。文件存储、块存储和对象存储是三种主要数据存储方式,各有其特性和适用场景。 在正式了解三种存储类型的具体含义之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它们的本质差别。网络上有一个精彩的观点:这三种存储类型的核心差异在于使用数据的“用户”不同。块存储的用户是那些能够读写块设备的软件系统,像传统的文件系统、数据库等;文件存储的用户则是我们自然人;而对象存储的用户是其他的计算机软件。 何为块存储? 块存储通常以卷或者硬盘的形式呈现,比如我们在Windows系统中看到的C盘。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字节进行的,就像一个只负责货物进出,而不关心货物内容和用途的仓库管理员。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在块存储的世界里,数据就像玉米粒一样随意堆放在里面,块存储只专注于玉米粒的进出,至于玉米粒之间的关系和用途,它一概不知。 由于块存储只负责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没有额外的数据处理负担,所以性能极高。这使得它非常适合对响应时间要求苛刻的系统,比如数据库。在数据库应用中,快速的数据读写操作是确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块存储的高性能特点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文件存储一般表现为目录和文件的形式,例如C:\Users\Downloads\text.doc。它按照目录结构对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就像图书馆里的书架,书籍(数据)被分类放置在不同的书架上(目录),方便人们查找和使用。文件存储不仅可以存储数据,还能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高级管理,比如在文件层面进行访问权限控制等。 想象一下,数据就像玉米粒组成了玉米棒子,再对应到不同的玉米杆上。要找到某个玉米粒,我们需要先找到对应的玉米杆,再找到玉米棒子,最后根据玉米粒在玉米棒子上的位置找到它。文件存储的这种有序性,使得它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数据共享,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NFS、CIFS、ftp等都是基于文件存储的。 也称为基于对象的存储,是一种扁平结构,其中的文件被拆分成多个部分并散布在多个硬件间。在对象存储中,数据会被分解为称为“对象”的离散单元,并保存在单个存储库中,而不是作为文件夹中的文件或服务器上的块来保存。 对象存储卷会作为模块化单元来工作:每个卷都是一个自包含式存储库,均含有数据、允许在分布式系统上找到对象的唯一标识符以及描述数据的元数据。对象存储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大规模扩展的需求,基于哈希环之类的技术实现,它可以非常简单地扩展到超大规模。因此,对象存储非常适合存储数据量大、增速又很快的视频、图像等数据。  通过对三种存储类型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分布式存储的大舞台上,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别再晕头转向啦!一篇文章带你轻松搞懂三种存储类型!https://stor.zol.com.cn/976/9765975.html 纠错与问题建议标签:网络存储…

  • Uncategorized

    a – 提供更好的数据保护?存储里的RAID到底有啥用?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当下,数据已然成为企业和个人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无论是支撑企业核心业务运转的企业级服务器,还是满足个人日常办公、娱乐需求的个人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与可用性都如同基石般不可或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硬盘驱动器(HDD)以及其他各类存储介质,并非坚不可摧的“数据保险箱”,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应运而生,为我们的数据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顾名思义,RAID也就是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物理硬盘整合为逻辑存储单元的前沿技术。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容错性与性能。该技术通过巧妙分布数据于多个硬盘,并借助冗余存储方案,为数据构筑起坚固的保护屏障,有效抵御硬盘故障带来的风险。通过合理组织多个硬盘的数据分布与备份方式,RAID能够带来更高的存储容量、更出色的数据读写性能以及可靠的数据冗余备份。 RAID到底有何用? RAID提升数据安全性与可靠性 RAID技术凭借数据在多个磁盘间的分布与冗余存储,实现了数据的冗余备份。当某个磁盘出现故障时,RAID可利用其他正常磁盘上的数据进行恢复,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可靠。不同的RAID级别提供不同程度的冗余与数据保护,使系统能够在磁盘故障时持续稳定运行,大幅降低数据丢失风险。例如,在一个拥有多个重要业务数据的服务器中,采用RAID技术后,即使一个磁盘损坏,数据依然完好无损,业务也能正常开展。 RAID增强数据读取和写入性能 RAID技术将数据分散至多个磁盘,实现并行读取与写入操作,从而显著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在某些RAID级别中,读取操作可同时在多个磁盘上进行,极大提升读取性能;写入操作则可通过写入缓存或数据条带化方式加快写入速度,全面提升系统整体性能。以视频编辑工作为例,使用RAID技术后,视频素材的加载和保存速度大幅提升,编辑过程更加流畅。 RAID实现磁盘容量合并与扩展…

  • Uncategorized

    a – 数智化时代,数据存储“进化论”该如何书写?

    从5G、云计算、大数据,到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正推动千行百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开源大模型掀起的新一轮数智化浪潮下,作为企业核心资产的数据,已成为驱动业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Gartner预测,到2028年,企业软件应用中具备自主性AI的比例将从不到1%升至33%,30%的企业机构会把数据变现或入表纳入数据战略。在此背景下,作为数据承载关键设施的存储,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数智时代,数据存储如何助力企业释放AI潜力? 人工智能要发展,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大关键支柱缺一不可。长期以来,行业主要把关注点放在算力和算法的优化上。但随着大模型不断向更深层次演进,情况发生了变化,数据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也让数据存储面临着更为严苛的挑战。中关村在线认为,大模型既需要高质量数据集作为支撑,又导致数据量爆炸式增长,而且数据还在不同介质间频繁流动。因此,怎样存储、管理和处理这些大规模、高速度流通的海量数据,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对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挑战,数据存储需有多维度关键能力:提升数据处理速度是关键,大模型训练数据量大增,需优化存储架构、利用高性能介质和智能管理技术,实现数据低延迟、高并发访问,缩短处理周期,加速模型迭代;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协同也很重要,要构建统一平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按需分配与权限控制,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保障数据安全可靠是基础,通过加密、多副本冗余、容灾备份等确保数据完整安全,保障模型运行。 中关村在线认为,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数据存储已突破单纯解决容量与性能问题的局限,转而承担起推动数据智能流动、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随着AI应用不断向纵深拓展,数据的生成、存储、处理与管理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环节。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企业能够更为便捷、高效地对数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度挖掘数据潜力,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然而,这并非易事,支撑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存储技术需持续进化。全球闪存及先进存储技术企业闪迪认为,面对AI训练数据集指数级增长、数据形式愈发多样化以及边缘计算设备规模化部署,存储基础设施的演进对于同时实现性能、容量与能效等多维度的跃升至关重要。闪存技术凭借其卓越的I/O性能、弹性扩展能力、能效优势和高可靠性,已成为支撑AI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移动终端等前沿领域发展的关键推动者。 智算中心场景下,数据存储具备哪些能力? 进入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的风靡,推动大模型从训练阶段进入后训练及推理阶段,并呈现大模型于云端训练和推理、小模型于边缘端后训练和推理的趋势。在该趋势下,数据存储在与算力发挥同样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容量与性能的提升、智能数据管理与资源优化分配、增强的安全性及存储效率,以及存储能耗的改善,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核心性能指标,而高性能的存储设备无疑成为必需品。 中关村在线注意到,针对数据中心AI应用部署过程中不同的基础设施需求和工作负载特性,闪迪提供了多样化的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线,覆盖“计算密集型”和“存储密集型”应用场景,帮助企业针对不同阶段差异化的存储需求,优化存储组合来应对大规模AI运算负载,进而提高效率并降低TCO,进一步优化在AI领域的投资效益。接下来,中关村在线以闪迪DC SN861企业级SSD为例,看它如何满足“计算密集型”数据中心的需求。 在大模型训练场景下,大模型需要机器学习,这就要求数据在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之间频繁地移动,不同的计算任务也会向存储系统发送不同模式的I/O请求。这些都对存储设备的性能提出考验。PCIe Gen 5带来的带宽提升满足了人工智能行业计算密集型工作环境对高速计算和低时延的需求,采用PCIe Gen 5接口的闪迪DC SN861企业级SSD,可实现卓越的随机读写表现,较上一代提升约3倍,超低的延迟和非凡的响应速度使其尤为适用于大语言模型的训练、推理和AI服务部署。…

  • Uncategorized

    a – 华为AI存储突破长序列推理瓶颈

    近日,华为OceanStor A800 AI存储通过Unified Cache三级KV Cache缓存方案,使大模型支持超长序列推理;在长序列场景下吞吐提升120%~500%,首Token时延降低90%以上;同时KV Cache命中率达到50%+,大幅减少重复计算,使推理成本降低50%以上,实现大模型推理推得动、推得快、推得省。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闪存领域副总裁严浩指出,随着AI行业化落地加速,在大模型的应用落地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海量的数据接入难,企业价值数据无法高效利用,制约了模型开发质量与效率;其次,大模型推理从短序列迈向长序列,在探索长序列推理应用落地时,存在大模型推理推不动、推得慢、推得贵的问题。 然而,传统数据湖仅支持标量检索,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预处理,效率难以满足从传统应用向AI应用转型的需求。构建企业AI数据湖,可实现数据应入尽入,并借助语义级检索能力实现数据交互、数据共享,深度挖掘企业数据价值,进而形成企业统一的数据空间。 随着AI技术的发展,长序列推理在教育、金融、医疗等行业的探索应用日益深入,但在科研助手、信贷审批、病例质检等推理落地场景中存在三大挑战:因长序列超出大模型上下文窗口导致关键信息截断,推理推不动;序列增长使推理并发能力下降,引发响应时间延长,甚至出现服务器繁忙,推理推得慢;长序列处理需要更大的显存容量,服务器扩容增加推理成本,导致推得贵。 业界通过系统化创新解决大模型长序列推理难题,其中主流趋势是采用外置存储分级持久化KV Cache方案,以解决大模型内存能力缺失与扩展问题,从而提升长序列处理能力。 华为OceanStor A800 AI存储通过Unified Cache三级KV Cache缓存方案,使大模型支持超长序列推理;在长序列场景下吞吐提升120%~500%,首Token时延降低90%以上;同时KV…

  • Uncategorized

    a – 数智跃迁,存力觉醒,看华为数据存储书写数智时代存储进化论!

    在数智化浪潮下,数据价值愈发凸显,成为企业数智化升级与创新的核心资产。Gartner预测,到2028年企业软件应用中具备自主性AI的比例将从不到1%升至33%,30%的企业机构会把数据变现或入表纳入数据战略。同时,生成式AI应用不断涌现,其训练、推理产生的数据量持续增加且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集。在这一过程中,存储作为承载数据的关键基础设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 在近日举办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表示:“AI时代是数据的黄金时代,存储创新是驱动AI未来的核心引擎。”他指出,各类AI应用的涌现,使得数据的种类愈发丰富多样,数据处理也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数智化时代为数据存储革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华为数据存储又将如何充分应对?周跃峰在主题为“共筑数智解决方案,共享数据存储产业大发展”的演讲中给到了相应的答案——华为提出通过构建AI数据湖提升数据价值密度,DCS AI解决方案加速AI行业化落地,携手生态伙伴共筑数智解决方案,让数据洪流真正激荡出改变世界的力量,共享存储产业大发展。 存储的力量:AI与数据的双向推动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算力、算法和数据这三大关键支柱。长期以来,算力和算法的优化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下,高质量数据集的需求已变得极为紧迫。随着生成式AI应用的迅速普及,数据量级呈爆炸式增长,且这些数据频繁穿梭于不同介质与系统之间。在此情形下,如何存储、管理,以及处理大规模、高速度流通的海量数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应对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挑战中,数据存储需具备多方面的关键能力: 其一,要拥有强大的数据流动能力。在大模型训推场景下,存储系统需要灵活、高效地支持数据流动,设计更加智能化、分布式的存储方案迫在眉睫。 其二,高效的并行存储能力必不可少。存储系统只有具备高度的并行计算能力,才能确保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满足AI快速迭代的需求。 其三,采用高性能高带宽存储介质。GPU和计算集群广泛应用,存储系统需提供TB级高带宽和百万级高IOPS,避免数据瓶颈影响训练进度与效果。 其四,保障数据安全与韧性。在AI应用中,数据丢失或损坏后果严重,存储系统要具备高韧性,应对硬件故障、系统崩溃等,确保数据不丢失、不中断。 这也正如周跃峰所说,数据存储不再仅仅聚焦于性能、可靠性以及数据范式多样性,还需拥有数据编织、保障数据运行安全、降低能耗等能力,从而成为能力全面的“六边形战士”。 中关村在线也认为,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数据存储已不再局限于单纯解决容量和性能方面的难题,而是肩负着推动数据智能流动、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使命。与此同时,随着AI应用持续向纵深发展,数据的生成、存储、处理与管理将构建起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环节。在这一趋势下,企业能够更为便捷、高效地对数据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挖掘数据潜力,释放数据价值。 数据为基、AI为翼,华为数据存储打造“六边形战士” 而打造数据存储界“六边形”战士也正是华为数据存储正在做的。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数据存储带来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及产品推介。比如,由数据湖存储、数据管理、AI工具链ModelEngine、数据应用与运营构成的AI数据湖解决方案,联合伙伴充分发挥数据聚合效应,实现数据全局可视、可管。其中,AI全流程工具链ModelEngine通过数据接入、数据使能、模型使能、应用使能解决AI行业化落地面临的数据工程耗时长、应用对接难度大、AI集群可用度低等问题,加速AI行业化落地。…

  • Uncategorized

    a – 西部数据调研显示:国内消费者数据备份意识全球领先,大容量存储成关键需求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照片、视频,还是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文档,数据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这也使数据安全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于3月31日世界备份日到来之前,西部数据发布了一项全球消费者备份习惯和需求的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全球领先的数据备份意识,以及国内市场对大容量存储的关键需求。 根据西部数据最新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于数据备份的意识和行动力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球有87%的受访者表示正通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来备份个人数据。在中国,这一比例达89%,其中,手动备份的比例达42%,位列全球第一。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消费者对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全球层面,个人数据备份的三大主要动机分别为:担心丢失重要文件(83%)、释放设备存储空间(67%)和防范网络威胁(42%)。此外,全球19%的受访者表示是听从他人建议才开始备份。 然而,调研也揭示了消费者在备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未实施数据备份的全球受访者中,有36%的人认为其不需要备份数据,30%受制于存储空间不足,29%认为备份过程耗时过长,23%不清楚如何备份。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中国受访者而言,存储空间不足是阻碍其进行数据备份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43%,凸显出中国消费者对更大容量存储的显著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中国受访者而言,存储空间不足是阻碍其进行数据备份的最主要原因,占比高达43%,凸显出中国消费者对更大容量存储的显著需求。 面对日益增长的数字内容,存储空间成为了许多中国消费者备份的痛点。 西部数据公司中国、日本及亚太区销售与市场营销副总裁Stefan Mandl表示:“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数据保护的重要性,这令人欣喜。世界备份日正是这样一个一年一度的良机,提醒着人们对数据进行备份,并为尚未意识到备份重要性的群体普及相关知识,以呼吁人们加强对最重要的数据资产的保护。毕竟,仅仅是一次微小的事故,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永久丢失。事实上,63%的全球受访者已然经历过因设备故障、意外删除或网络攻击造成的数据丢失。” 西部数据深谙消费者对于数据备份的需求,并针对性地推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矩阵,提供简单易用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其简化备份流程,更能够满足当下持续增长的存储需求。 例如便携移动硬盘的经典——西数® My Passport™系列,就能够充分满足数字化时代的消费者需求。该系列在去年迎来了20周年,并推出西数® My Passport™Ultra 移动硬盘 20周年限定款。该款产品容量高达6TB,是目前全球容量领先的 2.5 英寸移动硬盘,能够轻松备份海量的照片、视频和文档,其便携性也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保护自己的数字生活。同时,借助随附的Acronis™ True…

  • Uncategorized

    a – 西部数据蝉联七年ETHISPHERE“2025年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

    上海, 2025 年 3 月 17 日 – 西部数据公司(NASDAQ: WDC)荣登全球定义和推进商业道德实践标准的领导者Ethisphere颁发的2025年“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榜单。 这是西部数据公司第七次获此殊荣,是科技行业仅有的五家获奖企业之一。2025年,Ethisphere共评选出来自19个国家及地区、44个行业的136家获奖企业。 “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商业道德实践融入业务运营之中。”西部数据副总裁兼首席合规官Joe Santosuosso表示,“连续七年获此表彰,这充分印证了我们所坚信的商业理念——即开展业务的方式与生产的产品本身同等重要。” “祝贺西部数据再次荣膺‘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称号。这一荣誉背后是西部数据对商业诚信的坚定承诺和不懈努力。”Ethisphere首席战略官兼执行主席Erica Salmon Byrne表示,“这种经营方式不仅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也深受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在道德与合规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 道德与业绩表现:道德带来的优势 根据2020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数据,2025年上榜的“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在业绩表现上优于全球公司同类指数7.8个百分点。 评选方法与评分 “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的评选基于Ethisphere专有的道德商数®(Ethics Quotient®)体系,要求企业提供240余项不同的实证数据点,涵盖以下维度:支持健全的道德与合规实践、公司治理、道德文化建设、环境与社会影响以及强化价值链的举措。这些数据将由Ethisphere专家团队进行深度定性分析,专家团队每年投入数千小时,对申请者进行严格审核与评估。该流程构成了一个运营框架,旨在捕捉并编纂全球各行业组织的最佳道德与合规实践。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西部数据蝉联七年ETHISPHERE“2025年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https://stor.zol.com.cn/961/9613483.html…

  • Uncategorized

    a – 铠侠参展CFMS 2025:布局下一代先进存储,持续助力高能AI

    3月12日,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铠侠参展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 2025/MemoryS 2025,在现场针对人工智能 AI应用提出了全新的存储解决方案,并预告了全新一代的QLC企业级与数据中心级SSD,以及下一代BiCS FLASH™,为云端计算、大模型加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先进存储解决方案。 用QLC SSD满足AI应用 以DeepSeek为主的人工智能应用正在推动企业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积极升级,在关注AI加速运算成本的同时,存储密度和效能也已经成为关注的对象。特别是随着AI应用增多,冷数据正在转向温数据,HDD已经无法同时满足高速读写和每年以EB级增长的数据需求,SSD发展成为了必然。 在企业级SSD解决方案中,QLC技术被认为是能够帮助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提升单位空间存储密度的解决方案之一,第八代BiCS FLASH™ 2Tb QLC的位密度比铠侠目前所采用的第五代BiCS FLASH™的QLC产品提高了约2.3倍,写入能效比提高了约70%。 铠侠采用QLC技术的企业级SSD蓄势待发,配合QLC技术,新一代铠侠LC9系列可拥有高达122.88 TB容量,支持PCIe® 5.0、NVMeTM 2.0…

  • Uncategorized

    a – 挖掘数据价值释放AI潜力,CFMS|MemoryS 2025闪迪带来哪些创新闪存方案?

    进入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浪潮席卷而来,数据存储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从千亿级跃升至万亿级,以及AI技术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端侧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AI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千行百业的发展。然而,这也为数据存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存储基础设施的持续演进与升级,对于同时实现性能、容量与能效等多个维度的显著提升变得至关重要。 AI时代存储创新,闪迪带来哪些思考? 在3月12日举办的以“存储格局·价值重塑”为主题的CFMS|MemoryS 2025上,闪迪携多样化闪存解决方案亮相,同时带来旗下UFS 4.1存储解决方案——iNAND MC EU711嵌入式闪存驱动器。在峰会现场,闪迪公司全球产品副总裁Eric Spanneut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如何以系统级解决方案推动AI时代的持续创新,并带来闪迪对创新存储解决方案的深入思考。 Eric Spanneut表示:“数据存储是AI发展的关键支柱。闪迪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更高性能、更大容量和更可靠的闪存解决方案,满足从数据中心到边缘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我们全新发布的UFS 4.1存储解决方案正是闪迪深厚技术底蕴和革新精神完美结合的印证,它将开启移动智能存储的崭新体验。无论是在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还是个人消费领域,闪迪都能提供全面且强大的闪存解决方案,助力用户释放AI的无限潜力,发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闪迪公司全球产品副总裁Eric Spanneut现场演讲 闪迪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蔡耀祥指出:“人工智能(AI)正在引发各行业的根本性变革。面对AI训练数据集指数级增长、数据形式愈发多样化以及边缘计算设备规模化部署,存储基础设施的演进对于同时实现性能、容量与能效等多维度的跃升至关重要。闪存技术凭借其卓越的I/O性能、弹性扩展能力、能效优势和高可靠性,已成为支撑AI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移动终端等前沿领域发展的关键推动者。作为拥有深厚专业积累的闪存创新者,闪迪将发挥从NAND到系统级存储解决方案的全栈技术优势,助力构建高效且可持续的数据基础设施,从而利用AI转型机会并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闪迪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蔡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