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Articles

  • Uncategorized

    a – 西部数据发布26TB WD Red Pro HDD及多款大容量存储设备

    中关村在线获悉,西部数据发布26TB WD Red Pro HDD,这是专为满足NAS环境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为多盘位、经过RAID优化的系统中,提供更强性能、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以支持高强度工作负载。 西部数据称,这款HDD每年可承受高达550TB的工作负载,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更是高达250万小时,专为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的多用户使用环境而生,可支持从创意工作流程到企业级NAS系统的各类应用场景。 此外,借助OptiNAND技术,26TB WD Red™ Pro HDD在数据跟踪和效率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重新定义了数据存储的上限。 不仅如此,西部数据还推出一系列全新升级产品,这些产品均采用26TB的企业级Ultrastar DC HD590 HDD,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高速读写能力。 闪迪大师极锐™G-RAID™…

  • Uncategorized

    a – AI浪潮助推数据存储架构升级,Hammerspace布局中国市场如何应对新机遇?

    在新一轮AI浪潮下,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凭借“开源模型+算法创新+成本重构”的优势,正逐步改变全球AI格局。这一变革除了对算力、算法提出要求,也对存储能力提出新挑战:它需要为海量多模态数据提供存储与高效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可靠,同时支持快速数据读取、并行计算、实时数据获取和缓存优化提升训练与推理效率。于是,在算力竞相迸发的背景下,一场围绕数据存储的竞赛已悄然拉开序幕。 Hammerspace董事总经理Molly Presley 在接受媒体访谈时,Hammerspace董事总经理Molly Presley阐述了AI时代下存储所面临的具体挑战。她表示:“以存储为中心的存储架构中,广泛分布的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数据孤岛,并制约了系统性能。尤其在云端数据大规模涌入后,缺乏云端敏捷性,所有数据管理工作均需依赖人工操作,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由此可见,AI时代传统存储方法难以应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也难以满足大型计算集群对高性能的要求。 为应对行业面临的数据孤岛挑战,加速推进数字化进程,Hammerspace近期正式宣布进军中国市场,并携手中国领先企业驿心科技有限公司(Yition.ai)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在会议现场,Molly Presley还对Hammerspace的全局管理平台及相关技术、案例进行全方位解读。Hammerspace全局数据平台则提供高性能数据通道,高效赋能大规模计算集群,实现统一数据源的数据编排,并以标准化方式灵活支持客户选用的计算、存储及网络基础设施。该解决方案已在Meta管理的24000个GPU集群的LLM部署中得到验证。 Hammerspace如何破解传统存储困局? 在一波接一波AI浪潮之下,新一轮数据革命已然来临。包括AI训练、GPU计算、数据分析等在内的数字化进程正推动一场迟来的变革,也就是数据使用与存储方式亟待根本性重塑,行业亟需新的以数据为中心的存储架构,以破解存储困局。 与传统存储架构相比,Hammerspace打造的全局数据平台能够实现跨站点、跨云端、跨存储设备的非结构化数据统一管理,自动调度,并提供基于标准协议的高性能访问能力。 具体来看,该平台通过全局命名空间,将分散在各地、各云端及各存储系统的非结构化数据,统一整合为并行全局文件系统。不仅可以提供HPC级高速数据处理性能,还可通过自动化数据编排技术,无感实现数据在最佳存储层、云可用区或云服务商之间的智能调度。也就是说,在全局数据管理平台的加持下,无论计算集群、应用或用户身处何处,数据资源皆可实时访问。 Molly Presley进一步解释到:“Hammerspace技术实现了AI场景下高性能存储的落地应用。借助该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存储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包括最新的DeepSeek 3FS存储系统,轻松提取数据并传输至GPU训练芯片,从而显著提升训练效率。该方案提高了GPU利用率,加速了数据价值的实现,同时降低了存储成本和能耗,最终有效消除了数据孤岛现象。” Tier 0让GPU本地存储被充分利用…

  • Uncategorized

    a – Hammerspace携手驿心科技,为中国打造超大规模AI存储解决方案

    下一代数据周期架构领导者Hammerspace今日宣布与中国领先企业北京驿心科技有限公司(Yition.ai)达成战略合作。驿心科技致力于让超大规模 AI 基础设施更加易于访问与高效运作。 此次合作将 Hammerspace 成熟的高性能全局数据平台(对象与文件存储)与驿心科技降低 AI 存储成本、提升易用性的目标相结合,共同为云服务、高性能计算以及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应对 AI 产生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提供全新的存储与数据编排解决方案。 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驿心科技通过深度整合软硬件优化,打造出具有成本效益且具备良好扩展性的 AI 存储解决方案;而 Hammerspace 的数据平台则提供高性能数据通道,高效赋能大规模计算集群,实现统一数据源的数据编排,并以标准化方法灵活支持客户选用的计算、存储及网络基础设施。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最新发展进一步降低了 AI 部署成本,并预示着更大规模 AI 模型的涌现,这一解决方案不仅扩大了 AI 所需分布式数据集的访问范围,降低了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同时也提供了满足现代 AI 工作负载严苛要求的高性能存储。 驿心科技与 Hammerspace 携手应对分布式环境下海量多模态数据集管理的日益严峻挑战。目前的 LLM 仅利用了人类产生数据的约 3%,而企业正日益大量采用视频、音频及其他富媒体格式,而这类数据占据了当前互联网流量的 97%。…

  • Uncategorized

    a – Hammerspace 拓展中国市场,通过创新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3月5日消息,下一代数据周期架构领导者Hammerspace宣布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标志着其全球扩展战略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此次拓展基于过去一年创纪录的业务增长,公司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客户采用率同比增长了 32%,多区域营收实现10倍跃升。在中国的市场启动将成为 Hammerspace 全球增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本土超大规模计算企业对支持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及其他 GPU 密集型场景的智能化数据调度日益增长的需求。 通过与北京驿心科技有限公司(Yition.ai )及其他本地技术领导者的战略合作,Hammerspace将为中国客户提供屡获殊荣的全局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破解混合云环境下分布式数据管理难题。该方案可构建跨越任意存储系统、云服务商及地理位置的统一数据环境,实现数据实时全域可访问。 Hammerspace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David Flynn 表示:“中国作为全球 AI 领导者及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坚定投入,使其成为我们全球扩展的战略重点。我们与驿心科技的合作将使我们能够为中国超大规模计算企业提供即时价值,帮助他们完善现代化的数据基础设施并加速AI战略落地。” 中国AI市场正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行业应用快速普及与AI基础设施大规模投入形成双轮驱动。Hammerspace将凭借成熟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强势入局,其技术能力已通过Meta公司管理24,000个GPU集群的大规模AI部署实例,获得了成功验证。…

  • Uncategorized

    a – 透过DeepSeek,聊聊存储是如何给AI加速的

    从AI服务器到AI PC,如何快速的用上DeepSeek成为热门问题。无论DeepSeek Janus-Pro把多模态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还是媲美主流的DeepSeek-V3,或者应用于本地的DeepSeek-V3,对存储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完整未蒸馏的DeepSeek R1模型为例,这是一个拥有671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MoE)模型,未量化版本的文件体积高达720GB,而动态量化版本也达到150GB到400GB之间。 DeepSeek让GPU算力一下子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允许厂商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其它关键硬件中,比如更强大的并行能力,以及更优秀的存储方案。很显然,常规的存储方案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效率和存储的问题,在企业级和数据中心级SSD为AI提供存储支持时,以QLC和CXL为例的新技术也正在协助AI以更低成本和更高的效率运行。 QLC与CXL:为AI铺路 由于DeepSeek不仅降低了计算成本,多模态处理能力、说是知识图谱和推理能力的优秀表现,使得厂商拥有足够的资源调用更多的数据。这使得原本大量的冷数据变成了温数据。温数据对存储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对HDD更快的传输速率,并且存储数据可能每年以EB级增长。这导致SSD的需求往大容量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其中QLC能够更好的在单位空间内提升存储容量,第八代BiCS FLASH™ 2Tb QLC的位密度比铠侠目前所采用的第五代BiCS FLASH™的QLC产品提高了约2.3倍,写入能效比提高了约70%。不仅如此,全新的QLC产品架构可在单个存储器封装中堆叠16个芯片,为业界提供领先的4TB容量,并采用更为紧凑的封装设计,尺寸仅为11.5 x 13.5 mm,高度为1.5 mm。…

  • Uncategorized

    a – 美光1γ DRAM出货,率先搭载于16Gb DDR5 DRAM产品

    中关村在线2月26日消息,美光宣布已率先向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及特定客户出货专为下一代CPU设计的1γ(1-gamma)第六代(10纳米级)DRAM节点DDR5内存样品。美光1γ DRAM节点将首先应用于其16Gb DDR5 DRAM产品,并计划逐步整合至美光内存产品组合中。  随着AI在数据中心和端侧设备的普及,用户对内存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γ DRAM的采用也将帮助客户应对挑战: 在性能提升方面,1γ DRAM支持从数据中心到端侧设备的多种内存实现计算扩展; 在降低功耗方面,其采用下一代高K金属栅极CMOS技术,结合设计优化,功耗降低了20%以上,并实现更优的散热。  据悉,在1γ DRAM的加持下,16Gb DDR5产品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9200MT/s,与前代产品相比,速率提升高达15%,功耗降低超过20%; 在容量密度提升方面,美光1γ 节点采用EUV光刻技术,通过设计优化和制程创新,使单片晶圆的容量密度产出较上一代提升30%以上,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内存供应扩展能力。 美光表示,1γ DRAM节点的这一新里程碑将推动从云端、工业、消费应用到端侧…

  • Uncategorized

    a – 西部数据正式完成公司业务分拆

    2月24日,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其闪存业务已按原计划完成分拆。 中关村在线了解到,本月中旬,西部数据在投资者日会议分享了公司愿景、战略展望和业务计划,旨在赋能客户释放数据潜能,创造数据价值。 据悉,西部数据高管团队包括: Irving Tan,首席执行官Wissam Jabre,首席财务官(任期至2025年2月28日)Don Bennett,临时首席财务官(自2025年2月28日起生效)Scott Davis,首席销售与市场营销官Vidya Gubbi,首席全球运营官Katie Watson,首席人力资源官Cynthia Tregillis,首席法务官兼公司秘书Sesh Tirumala,首席信息官Shantnu Sharma,首席战略与企业发展官 待任高管:首席产品官 西部数据董事会成员包括: Martin…

  • Uncategorized

    a – Cloudera Lakehouse Optimizer助力企业轻松交付高性能Iceberg表

    作者系Cloudera数据仓库产品管理高级总监Bill Zhang IDC调研中国数据显示,在落地GenAI应用时,68%的企业认为需要梳理内部数据资产,66%的企业希望搭建数据湖等数据底座。开放式数据湖仓一体架构正迅速成为海量数据进行统一、多功能分析的标准架构。这种架构既融合了数据湖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又具备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治理和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开放表格式是这一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在数据湖存储上提供了大量传统数据仓库的功能。目前,Apache Iceberg正迅速成为厂商和客户的标准格式。 尽管Iceberg的诸多特性可大幅降低实现高性能数据视图所需的工作量,但这些特性也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并且需要手动执行作业以优化性能和成本。为进一步简化数据湖仓一体架构的管理,Cloudera推出了Cloudera Lakehouse Optimizer。该服务可智能化自动处理Iceberg表,使得许多维护作业能够在后台自动运行。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Cloudera Lakehouse Optimizer的功能、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Cloudera Lakehouse Optimizer的功能 Cloudera Lakehouse Optimizer根据用户配置和Iceberg表统计数据,自动运行基于策略的Iceberg表优化任务。自动优化任务包括: 压缩(Compaction):企业通常会通过微批处理(Micro…

  • Uncategorized

    a – NAND Flash 存储技术:SLC、MLC、TLC、QLC 的区别、特点及适用场景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态硬盘(SSD)凭借其高速度和高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然而,面对市场上的多种SSD颗粒类型,如SLC、MLC、TLC和QLC,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时常常感到困惑。这些颗粒类型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哪一种适合您的需求?本文将对SLC、MLC、TLC和QLC固态硬盘进行全面解析,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选购决策。 基础原理及定义 要了解不同类型的SSD颗粒,首先需要从其最基本的存储原理说起。固态硬盘靠闪存芯片来存储数据,数据的最小存储单位称为“cell”。而根据每个cell中所能存储的数据量,闪存颗粒便有了不同的分类: SLC(Single-Level Cell):每个cell存储1bit数据。 MLC(Multi-Level Cell):每个cell存储2bit数据。 TLC(Trinary-Level Cell):每个cell存储3bit数据。 QLC(Quad-Level Cell):每个cell存储4bit数据。 我们可以将cell比作一张格子纸,数据则相当于放在格子里的黄豆。SLC每个格子只能放1颗黄豆,MLC为2颗,TLC为3颗,而QLC则可放4颗黄豆。在相同成本下,随着每个cell存储数据量的增加,存储空间逐渐增大,但随之而来的稳定性与寿命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详细类型解析 了解了基本原理后,我们再来具体看看每种颗粒类型的特点。 SLC:单层存储单元 SLC是最早期的固态存储类型,每个cell存储1bit数据。由于存储的数据量少,其电压变化区间小,这使得它在写入速度上表现出色,同时寿命也很长,理论擦写寿命可达10万次。不过,也正因每个cell存储的数据有限,要达到一定的存储容量就需要更多的cell,这导致其存储成本较高。尽管如此,SLC颗粒因为其高速度和高耐久性,多用于企业级高端产品和专业应用场景,如服务器和数据中心。 MLC:多层存储单元 MLC每个cell存储2bit数据,相比SLC,它在存储密度上有了提升,相同数量的cell能存储更多数据,成本也因此有所下降。但由于每个cell需要区分更多的电压状态来存储2bit数据,其寿命和速度相较于SLC有所降低,理论擦写次数为3000-5000次。不过,MLC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因此常用于消费级高端产品中。 TLC:三层存储单元 TLC每个cell存储3bit数据,这进一步提高了存储密度,使得成本更低。但对应的,其寿命也进一步降低,理论擦写次数为1000-3000次。TLC适用于日常使用的固态硬盘,尽管在速度上较SLC和MLC略低,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TLC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目前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颗粒。…